屈身,像是把全副3D身軀一吋吋收縮成一行小小的2D字母,
跳入那無邊無際,據說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有的藍色池塘裡
- Aug 07 Tue 2012 16:30
翻臉的日子
- May 20 Sun 2012 18:08
換取的孩子——讀賴香吟《其後》
- May 12 Sat 2012 16:34
地圖與疆域——讀朱宥勳《堊觀》
- May 12 Sat 2012 01:50
不過,還是可以說個故事——讀何曼莊《給烏鴉的歌》
我把這小說翻來讀去,覺得還是暫且別在意書裡按照數 字碼成的章節順序好了。這十四篇看上去像是彈珠一樣圓滑卻又不知會滾到哪裡去的小說,也許本就無意要說清楚什麼。那比較接近形繪一些破碎的感受:離散、出 走、身世之謎、族群……每一種主題都或多或少可以扣合到小說本身,不過那似乎並不是作者刻意用力之所。或者怎麼講述故事,很可能是更值得去思索的部分? ——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寓言與帶著超現實感的寫法來鋪陳小說的世界?如果把這些都像剝筍皮一樣地剝除了,小說的裸體狀態會是什麼?
- Apr 28 Sat 2012 17:56
到底是誰《師身》了——我所認識的王聰威
- Apr 27 Fri 2012 16:44
第三屆高中生文學鐵人營——世界末日也要繼續的文學夢!
- Apr 27 Fri 2012 05:39
跟著我的海
跟著我到處晃蕩最久的是一只高雄書包大王出廠的紀念書包,它是我上路的同伴。通常我在它肚子裡塞上幾本書,有時塞炸了擠得像是尖峰時刻的馬路。不知發生過 多少次這樣的狀況:想著可能會有的零碎閱讀時間,結果帶出門的書連拿出來曬空氣也沒有過地原樣背回。那總伴隨著懊悔,覺得好像在什麼聯誼的場合冷落了同 伴。但這仍然反覆發生,而我也依然背它上路。
待在路上久了,越來越多的沿途物件會囤積在書包肚腹,宛如沉澱物,靜靜地躺在書包車縫處的角落。散亂的發票和收據、皺摺紙條、幾枚硬幣、不知從哪來卻顯然 過了保存期限的香火袋、御守或紀念車票,要不驚覺是哪個通緝犯怒目圓瞠卻其實是自己的大頭照,一觸摸就讓手指吃了墨黑的折斷鉛筆芯……之類的。好像隱喻著 全幅生活的遺落片段,一點一滴地積累,慢慢要形成幾道地景。於是整理書包就變成地質回顧展,被倒出的物事總連結出一條條岔出去的枝節,祕密織成一張網,好 像生活無意間就不知不覺捕獲我,而我只能像被無奈鉤住的魚,奄奄一息地喘氣,準備繼續被生活宰割。所以,我的書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,它們就像異次元口袋又 裝著別的時空和生活,而我打開它們,就像書包打開我,又是另一座可以遊蕩的海洋。
- Apr 18 Wed 2012 01:23
弟弟